“转”出新活力 扬帆正当时——民营企业转变发黑料网 - 今日黑料 - 最新资讯更新热门事件力 扬帆正当时——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观察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通过强化创新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海外市场等途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经济环境变化的风浪中勇敢搏击,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创新蝶变。
向“新”而行 激活发展动能
超低铝合金、硅基钡合金、硅基锶合金……这些形态各异的合金孕育剂记录着宁夏石嘴山市宝马兴庆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的创新转型之路。
十余年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硅铁合金行业成为落后产能淘汰的重点行业,宝马兴庆将视野转向高端合金孕育剂这一新赛道。“公司做实验花了3年时间,耗费6000多万元后已资不抵债,可谓是‘背水一战’。”公司副总经理王凯说。
在锲而不舍的攻关下,2015年底,宝马兴庆全面打通高端合金孕育剂的工艺路线,产销量跳跃式增长,连续多年增速在20%以上,目前年销售额达3亿元,每年科研投入超过1000万元。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有效专利519件,其中发明专利190件;参与修订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20项,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化……立白科技集团创新步履不停。
“我们不断推动绿色环保技术革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更好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立白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泽滨说,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3%,产品配方原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超过90%,拥有中国轻工业绿色洗涤用品重点实验室,获得“绿色设计产品”认定139个。
2025年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与会嘉宾和记者在观看一款名为“Adam”的人形机器人表演太极拳。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激发,离不开政策措施保驾护航。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企业发展的确定性;7部门联合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亮相,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债券市场“科技板”创新推出,支持科技型企业等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法治筑基、制度优化、活水浇灌,民营企业创新更有底气。
5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5,较4月上升0.3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降趋势,回升明显;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从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到出台一项项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都为我们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环境,让我们更加安心、更有信心。”陈泽滨说。
以“数”为擎 推动产业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韧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在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处中药提取车间,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屏实时监控,药材自动提取、加工,关键工序生产数字化控制覆盖率达95%……这是由传统制药向智能制药转型升级的生动场景。
修正药业集团总裁修远介绍,近年来,修正药业启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建设,实现中药产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显著降低药品生产交叉污染的概率,实现总体生产效率提高23.2%,运营成本降低22.2%,不良品率降低29%。
当前,我国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定下明确目标——2025年将选择34个左右的城市开展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力争到2026年完成100个城市4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这是2025年5月9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精工基地拍摄的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着眼全国各地,《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庆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7年)》《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多地出台方案,持续激发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景与需求。
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平台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信息技术企业等加快打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其中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APP数量已超过46万个。
“作为工业互联网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制造业等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旺盛需求。”树根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黄路川说,依托工业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智技术,树根科技的工业AI能够自动生成决策建议,快速处理生产调度、能耗控制、质量检测等问题,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已帮助装备制造、汽车、新材料、消费品等数十个行业提供了工业智能服务。
“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钟文表示,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数字科技布局,加速实体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
通“联”全球 打开广阔市场
从国产机器人亮相国际消费电子展,到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建厂,再到国货“潮玩”引发抢购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2025年5月23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观众在拍摄黑神话悟空半身像。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近年来,民营企业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今年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占整体进出口比重达57.1%。
海外市场是金山办公重要布局的市场。目前,金山办公全球月活设备数超6亿。
“我们以‘在本地、为本地’作为出海的市场策略和产品策略。”金山办公高级副总裁毕晓存说,作为中国办公软件,“走出去”面临着地区文化、用户习惯差异等多方面挑战。“我们充分做好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和技术适配性,连一个逗号都要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使用习惯,以灵活的本地化运营适应全球市场庞杂且细微的需求。”
安踏加快拓展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启国际化进程;影石创新的全景相机受到国外科技爱好者认可,公司业务和产品已拓展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更多的民营企业阔步向外,通联全球。
随着中国企业的出海半径不断延伸,“朋友圈”也更加多元。从外贸数据看,今年前5个月,新兴市场贡献更多增量,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合计增长4.2%,对东盟增长9.1%,对非洲增长12.4%,多元化市场格局不断拓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为了获得新市场和出口机会,更要通过拥抱全球来增强长期发展能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本、技术、销售渠道、供应商网络等,能够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资源。
这是在西科冷链广东江门制造基地的产线上,工人对一批出口海外的商用冷柜进行外观检查(2025年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踏浪出海,亦可持续夯实、依靠本土发展优势。
今年2月,联想集团在沙特的新制造基地奠基。这家75%以上营收来自海外市场的公司,在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余个制造基地,在出海策略上仍然坚持约80%的制造业价值在中国完成。
“扎根本土、辐射全球是我们的破局路径,也是我们抵御外部冲击的制胜法宝。”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首席转型官徐赫说,这一策略能够更好依靠国内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体系、物流效率及成本优势,也将持续带动国内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社会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广大民营企业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创新转型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开拓市场中把握发展新机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记者:张千千、孙飞、马丽娟
视频记者:艾思奇、林凯、杨子春、王曦、姜兆臣
海报设计:李梦帆
统筹:陈炜伟、刘羊旸、李安、郜新鑫、聂毅、邱星翔